小学生口语交际障碍“对症下药”
作者:曾雪丽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达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能力。小学是儿童语言发展和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影响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语言障碍、环境障碍、个性心理障碍,并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载体,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促进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口语交际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口语交际 小学生口语交际障碍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笔者前段时间下乡听了近二十节口语交际课,看到很多老师已经打破了封闭和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在“大语文”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兴趣、习惯,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的口语交际素养的形成。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有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普通话表达不准确,意思不连贯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胆子小,声音细,说话时不敢看别人,还有的学生整节课沉默不语、金口难开。影响学生产生口语交际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把这些障碍大体分为三类:语言障碍、环境障碍、个性心理障碍。
1、语言障碍
笔者所在的是粤方言区,受实际生活语言环境影响,这里的小学生入学前的语言积累,大部分是方言词汇和语法,而粤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别都很大,而且农村学校的师生很少形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学生普通话词汇的积累比较少。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时,要把粤方言思维中的内容用普通话表达出来,原有的“内部语言”就要经过一次“内部翻译”,这就给快速地造词造句、辨词辨句带来了困难,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心理压力,产生了语言的障碍。
2、环境障碍
“口语性”是口语交际的第一特点,所以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一定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与口语表达的内驱力。可是有的老师不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境”和“语场”。另外,有的老师不能很好利用教师语言,利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交际氛围,学生显得比较压抑紧张。因此,很多学生在课上不爱说话,没有表现的欲望,整个口语交际课堂都很沉闷,难以达到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
3、个性心理障碍
语言障碍和环境障碍影响了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心理。学生的个性心理障碍,也是影响学生口语交际的一大因素。在同一个班上,有的学生个性活泼,落落大方,语言表达能力强,不管什么时候都吱吱喳喳,滔滔不绝,有条有理,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也有些学生个性胆小,容易过度紧张,无从表达,甚至自我封闭,不爱说话,不与人交流。这种个性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品质、口语交际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更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口语交际障碍,优化学习心理,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笔者进行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1、语言障碍“下药”策略
①、加强语音训练,讲好普通话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低年级口语交际的首要要求。针对我们粤方言区的特点,学生进入学校后,必须指导学生汉语拼音的正确发音,并养成课内外校内外都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②、重视阅读教学,加强语言积累
课堂交流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特别是阅读教学,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文本,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品评、展开想象等,形成对语文材料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还可让学生多朗读一些用语规范、情感真挚、遣词造句恰如其分的名家名作,这是孩子练习口语的很好教材。当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才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丰厚的语言积累的最有效途径。有了良好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口语交际中的语言障碍就会自然克服或减弱了。
③、示范引导点拨,激活学生词库
学生有时候无话可说,并非没有语言积累,只是没有说话准备,不能很好调用原有词汇储备。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词库,让学生养成善于调动词汇储备的习惯。一位一年级老师在口语交际“春天来了”中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可以从图上哪儿看出春天来了?
生:看见桃花开了。
师:请把话说完整(出示卡片:春天来了,花开了。)
生:春天来了,桃花开了。
师:桃花是什么颜色呢?能把颜色说进句子里去吗?
生:春天来了,粉红色的桃花开了。
生:春天来了,雪白的梨花开了。
师:说得真好,现在谁能把这几种花连起来说?
生:春天来了,粉红的挑花,白色的梨花,五颜六色的小野花都开了。
……
这位老师,既激活了学生的词汇,还引导了学生先练习说一句简单完整的话,然后练习说一句具体生动的话,再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使他们能通过低起步,慢慢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2、环境障碍“下药”策略
一定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与口语表达的动力源,在教学中顺应儿童心理,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巧妙地创设各种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表达、交流的强烈欲望,做到无拘无束的倾听与表达。相反,如果缺乏让学生畅所欲言的交际情境,学生只能凭空想象、凭空瞎说,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直观性、不稳定性,口语的不连贯性、词汇的贫乏,学生更加不懂得如何表达,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欲望就会受到严重的压抑:不想说,不爱说,不能说。因此,必须通过交际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克服“环境障碍”。
①、创设宽松的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互动,就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口语交际的欲望和自信心就能得到增强,使他们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当学生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得到爱,得到关注,得到鼓励,得到赞赏,思维活跃的学生会更加渴望表达,即使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心理压力想相对减少。
特级教师徐鹄老师上“交朋友”时就是这样。他率先用开场白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作自我介绍,再叫几个学生上台自我介绍。然后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组合,互相作自我介绍。一时间,课堂上三五成群,有站着的,有坐凳子上的,有坐地上的,七嘴八舌,众口齐说,人声鼎沸。
可见,要创设宽松的交际氛围,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才能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群体互动的交际网。
②、活化教材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儿童想象力丰富,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说话内容,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氛围中,随心所欲地进行口语交际,还能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低年级课本提供了很多趣味性很浓的教材情境。如有一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如果创设了故事情境,他们就可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去想、去说、去做,丰富说话内容。
比如笔者在上北师大版第一册的《太多了》时,让学生扮演了三只小熊怎样一个一个地登上小船,怎样说,做样做,结果小船怎样,小熊怎样等等都生动有趣地表演出来,“演员”精心准备的过程、演出和同学们互相评议的过程,都是学生的语言积累、体验的过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提高。
③、把生活搬进课堂
于永正老师说:“口语交际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的”,要“把生活搬进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口语交际话题要面向学生整个生活世界,教师应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创设交际情境,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得有趣,说得具体,说得真实。如低年级,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打电话、购物、看病、问路、接待客人等生活话题。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选择小记者采访活动、小主持人活动、小剧演出活动等等,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要求由低到高,促使学生人人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克服交际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3、个性心理障碍“下药”策略
①、教师的关注与欣赏
有的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害怕说错了会被同学取笑,抬不起头。对这些学生,老师就要特别关注,要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恰当的引导,要激发、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打开他们的思路,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对平时不爱说话,不善于交往的学生,教师更不能遗忘,要适时、适度、适量地为他们提供口语交际的时间与空间,对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口语交际的成功喜悦。同时教育其他同学,要尊重这些有学习困难的同学,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思维、交际方式。
②、加强实践活动
有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容易出现胆怯、紧张、压抑、忧郁等等异常心理和情绪。如何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口语交际?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比如,前段时间,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世界环境保护日”宣传活动、“向往神圣的‘神州’5号”、“采访革命老英雄”等少先队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爱好和情趣,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五、参考书目
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翟雅丽编著:《教师口语技巧》,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杨再隋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1年10版;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于永正著:《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