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市局动态 >> 正文

北疆教育之鄂尔多斯心向党丨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微党课展播(一)

2023年07月10日 10:56 


【专栏开篇语】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与教育体育实际紧密结合,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系统党工委以“北疆教育之鄂尔多斯心向党”党建品牌“1335”党建工作模式为抓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通过创新微党课形式,讲好新时代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聚力推动党建与教育体育事业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故事。

 

【展播作品介绍】

“一个都不能少”到“人人上好学”

主讲人:吴东升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体育局党组副书记 机关党委书记

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人”开启了“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打破了教育只面向贵族阶层的桎梏。千年不熄的智慧薪火,点亮了祖国北疆广袤草原上的亮丽风景线。

 

历史照进现实,初心践行使命。

 

儿时,我曾望着村里蜿蜒的小路,想象山的后面是什么;儿时,我曾踮脚站在三尺的讲台,想象粉笔画写的未来是什么样。始终记得,那是1999年的秋天,正在伊盟师范就读的我,在教室观看了人生第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就这样,十三岁的女孩魏敏芝成了28个孩子的代课老师。班里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老师临行前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于是开始了茫茫人海里的寻找,终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找回了张慧科并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水泉小学看到了希望。

 

《一个都不能少》深邃而朴实,乡土而真实,演绎出感人的故事。一条条尘土弥漫的乡间小路,一间间残破的屋舍,一张张只剩下三条腿的桌子,一个只有28个孩子的乡村小学,一个13岁的小老师。这一幕幕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还有多少个孩童如幼时的我一般,渴望上学、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呢?因而从伊盟师范毕业后,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巴音敖包中学,兜兜转转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依旧战斗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东胜教育,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红色护航,以爱育筑梦,将“领航育人·赋能成长”党建品牌作为主线,形成“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党建工作格局,助推东胜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峥嵘岁月初心不改。基础教育提质增效,统筹解决“有学上”和“上好学”难题。东胜区始终秉承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的初心。坚持零门槛、无条件、全纳入的原则,妥善安排外来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子女顺利就学。为全力满足适龄儿童入学入园需求,十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增加学位3万多个,为两万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幼儿发放资助金1.08亿元,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追风赶月步履未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从民生上办教育,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差距,推进教育改革,从2015年开始东胜区探索集团化办学,划分8个学区,组建成立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引进衡水实验中学,扩大合作办学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和新建校、薄弱校的快速成长,“扬峰填谷”形成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走出一条具有东胜特色的“教育共富”之路,让教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加快建设西部教育强区,不断擦亮东胜教育“金名片”。

 

应时代潮流日新,行人间正道致远。同时间赛跑,与历史并进。

 

十年间,乡土中国,串串足印,丈量着奔向小康的进程;

中国梦,民族复兴,岁岁征程,践行着伟大梦想的期盼。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让人人都出彩,是教育人的光荣使命,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传承,是亮丽北疆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筑梦圆梦的不竭动力。

 

 

上一条:全市预防学生溺水工作联席会议召开
下一条:宝贝向前冲丨鄂尔多斯市首届幼儿体育嘉年华活动圆满举办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