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模拟 感悟
锅勺桶盆叮当响,切菜洗菜好不热闹。近日,记者来到康巴什区第三中学食堂配菜间,被眼前十几个头顶厨师帽的“小豆包”吸引了目光。
每天中午,初一初二年级都会有一个班级的学生穿好工作服,各自分工,在烹饪间争相“掌勺”,帮助厨师们制作全校师生的午餐。“把厨房搬进学校”的模拟情境式劳动是第三中学的创举。
同样在食堂进行的还有第三中学美食社团的劳动实践课,学校与食堂合作,由厨师担任老师,为社团的学生进行美食教学,来提升学生们的厨艺。
走进食堂二楼,美食社团的学生正在面点老师的带领下,用各种颜色的蔬菜面团制作馒头,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学生们揉面、捏造型、将做好的馒头放进蒸箱,体验了一把制作美食的快乐。
“美食课提高了我们的劳动能力和动手能力,经过60分钟的时间蒸出来以后可以带回家品尝,带给父母品尝,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初二学生邵立婷高兴地诉说着自己的感受。
走出教室,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一步。
从日常生活做起
大课间时分,在第三中学的操场、教学楼前,处处可以见到学生们欢快忙碌的身影。
草丛边,一组学生正在动手除草,一边用夹子夹走垃圾,一边清理落叶......不一会儿汗水已经布满了学生们整个额头,小脸红扑扑的。
来到自行车摆放处,几个学生正在一起整理同学们的自行车......日常生活的点滴都是第三中学劳动教育的“素材”。
“丰富、多元、体系化的新劳动教育不限于德育,还涉及教学和综合实践等领域。我们把这种劳动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没有感觉到是一种负担,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育人目的。”第三中学德育副校长马言国介绍道。
对孩子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劳动教育的体验应该尽量生动、新鲜、有趣,既能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又能使其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愉悦,感受到知识技能增长带来的满足。
为了突出劳动教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总体素质,学校从实际出发,将劳动教育落实在具体活动,从班级日常值日分工劳动、 宿舍卫生打扫以及内务整理、环境区大扫除等多方面入手,将劳动贯穿于一整天的学习生活当中。同时,学校还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和社会评价,将劳动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采取“比一比”“露一手”等方式,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会的劳动技能搭设平台,鼓励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升劳动品质,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对于下一步的劳动教育方向,马言国讲道:“要把所有的活动都和劳动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落实和体现劳动的效能,让老师发挥监督和督促作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很高兴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护花小使者,我要把班级中的植物照顾好。”康巴什区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陈海叶骄傲地介绍着自己的角色。
依托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劳动理念,第二小学每个班都设置了诸如“护花小使者”“节能小卫士”“图书管理员”等岗位,学生自愿申请成为岗位负责人,陈海叶就是其中之一。
设置班级岗位之外,学校还从多方面入手让全体学生参与劳动。校园内的“幸福农场”,从整理土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各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种植过程;学校出资成立的“诚信超市”,3—6年级各班轮流负责货物清点摆放、课间管理、资金盘点,去除成本外,学校还将其余部分用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劳动的滋味是什么?孩子们细细品尝后,体悟到它既是苦的,是腰酸腿麻,满头大汗的辛苦;它又是甜的,是收获成长,感悟生活的甘甜。劳动是孩子们感恩父母的最好课程,也是回报家人最贴心的爱。
亲近自然
一直以来,康巴什区致力于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实施,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相融合的开放式劳动教育模式,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课程+活动”的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实现了区域联动,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康巴什区定期组织各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让小朋友到牧野田园亲近自然。
孩子们通过参与劳动体验和动手实践,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更深刻地理解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意义,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以及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生活态度。
通过人人参与劳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这背后是康巴什区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让学生从小劳动、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创造性劳动,不仅能增强青少年体魄,锻造其品质,磨练其心性,更是培育了青少年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劳动最美丽”的种子也将会深深扎根于广大青少年心中,指引他们的前进的航向。
来源:《康巴什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