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发展,加强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传播和经验分享,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联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申报或推荐、撰写培训、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123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建设类30个、学校实践类77个、解决方案类8个、研究成果类8个(详见:关于公布2022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名单的通知)。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建设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智慧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实践。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智慧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实践
摘 要:城乡二元体制是社会变迁中长期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学校基础设施薄弱、类型复杂、城乡发展不均衡是当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短板。结合区域特色,白云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通过“1平台+1范式+N支点”的教育实践措施,解决了乡村学校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加强了孩子生命成长的温度和感情色彩,促进了教育公平。从目前来看,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尚存,深化改革、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和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仍然是白云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关键词:教育资源均衡;城乡二元结构作 者:李春明,王贤,罗文峰,张琦(广州市白云区教育信息发展中心)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白云区
(一)白云教育现状与问题白云区位于广州市中北部,是广州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常驻人口37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超过250万,教育体量也居广州之首,现有中小学248所,幼儿园415间,教职工3万+,学生35万+,区内学校、教师和学生数量均位于广州市第一。受历史因素影响,区域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其中农村学校数量超过全区的三分之一,农村学校专任教师8205人,占教师总数的36.67%。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城区学校;二是城乡师资水平差距大,部分农村学校学生教育资源不够丰富;三是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部分农村学校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学校教育资源贫乏、教师们缺乏高端人才的示范引领、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课程开不齐等问题亟需改善。(二)城乡二元结构教育治理的解决思路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白云区通过资源倾斜、教育扶贫、教育信息化等手段,大力推进“1平台+1范式+N支点”的教育措施,在促进教育资源公平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1平台即智慧白云教育大数据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打造集学习、资源、研修、管理为一体的云平台,提供统一、精准和人工智能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教学服务体系。整合学校及社会的资源与力量,建立了资源共建共享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科为“抓手”,实施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活动。结合教师个人信息空间建设,通过搜集网络免费教学资源、购买公司数字教学资源、自行开发等方式汇聚学科教育资源。1范式即智慧课堂白云范式。坚持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智慧教育发展策略。白云区中小学校积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形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课堂革命”落到实处,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支持学校因地制宜打造本地特色智慧课堂,现已形成个性化学习模式和本地特色教学范式,打造属于白云区的“白云教育模式”。N支点即数字教材、三个课堂、智慧教研、5G+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融合应用。通过多种途径支撑区域智慧教学,让教师实时、便利获取资源,对课堂教学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高效的课堂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习。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区域教育资源均衡作贡献,实现优质资源的集约共享。
二、基于区域云平台的实践应用案例
(一)城市学校的特殊教育
“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不说话”、“小腰板,请坐直……”,这些简单的常规训练对于小明来说是困难的。小明是城市学校第一位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教导处安排教师接受相应的培训,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让他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小明进行社交活动,增强小明的自信心。
刚入学时他的状态是:随便就跑、随便就闹、随便就坐、随便就撕……后来,老师发现小明非常喜欢看动画,对于美术课堂播放的微课格外的入迷。通过将近三年来的实践探索,发现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有重要意义,让小明在基础生活能力和情绪行为管理上进行潜移默化地改变。
老师们上课的课堂实录、课堂范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可以直接上传到云平台。比如说一些重点题目,老师可以制作成小视频共享在班级群组,可能有学生对某部分知识没学会,可以自己在家看看这些小视频就学会了。
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利于促进校际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课后家长还可以通过云平台等方式反馈孩子的作业情况,可以留言、回访老师的空间、群组,让孩子拥有一个接触社会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也给予孩子与他人交流沟通时的快乐,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现在的小明在美术课堂上明显减少了焦躁情绪发作的次数,减少了激进的行为。针对小明的情况,美术钟老师还会给他“开小灶”,以多图、动画、视频结合的内容串联一起,给予小明足够的想象思考空间,设计适合他的系列微课程。把学习资源上传到云平台,让他无论在校还是在家,都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多次地学习。
“普通学校里虽然没有特教老师这样专业的资源,但自己又碍于专业水平不高,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儿子指导,现在有了云平台就相当于免费把一个好老师请回家”,小明的妈妈谈及小明的求学经历,感慨万分。
(二)解决乡村教育资源短缺
教学设施硬件条件有限、师资缺乏、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乡村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白云区通过不断优化云平台,构建区域协调创新体系,确保平台主体在生态中可以贡献所能,教师在贡献所能的同时能够获取所需。
“起初老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使用云平台,熟悉以后,发现云平台上面有海量的资源免费提供,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课堂实录等都有,各类共享资源还有明确的版本分类,这让老师能更有效地找资源、选资源、用资源。”农村学校的冯老师谈及云平台说道。
疫情期间,冯老师在家制作区域信息技术学科“停课不停学”课堂微课资源时,发现在网络上很难找到相关版本的参考资料,但在云平台上找到了区域其他学校老师的分享资源。后来,在复课返校后需要搜集资料备课时,冯老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在云平台上查找。
乡村学校设备和条件因很多客观原因不能迅速改善,但各大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乡村学校创生了有效的网络学习空间,并共享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资源匮乏短板。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网络教研等方式改善教学质量,促进了城乡学校之间的资源均衡,为乡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基于白云区的智慧白云教育大数据云平台,目前已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大于10T,建设了本地特色资源库。通过对平台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可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为全区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三、打造本地特色教学案例
(一)“智能纸笔”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的新和学校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前几年因为教学设备设施陈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学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听力差、口语弱、词汇量小、语法结构不健全等现象,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英语听说练习时间。
学校在探索如何改善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方式中,初尝智能纸笔智慧教学,实践发现,它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使教师创新育人方法、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生“如何学”“学什么”层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提质增效。
在智能纸笔智慧教学的常态化应用下,朱老师是这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班级,朱老师会在课前的复习阶段导入头脑风暴活动,可以是简答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判断题或者选择题。每个学生人手一支智能点阵笔,在纸张和书本上书写答案,就能实时采集数据,自动生成分析,立即反馈给老师。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头脑风暴设计在导入新知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头脑风暴里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导入本堂新课。老师在课堂上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思维过程,快速了解薄弱知识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面对英语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生,智能纸笔系统的引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校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大助力。
借助智慧教学工具和系统分析的优势,将丰富的线上资源,以课件、音频、视频、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中,课件方便学生复习巩固,加深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音频方便学生模仿、跟读单词,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资源,微课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有趣。
(二)智慧课堂在校园常态化应用
为使智慧课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白云区坚持“试点先行,创新引领,压茬推进”的方式,分批次大力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并逐年开展遴选、评估和考核。至2022年,白云区智慧校园已达100间。白云区中小学校积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形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课堂革命”落到实处。
课前,老师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家长微信群,实时与家长沟通,互相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在线辅导;建立班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展示学生的解题思路,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建立小组群,老师发报预习,发布微课,让学生收集信息,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算理和思路等。
课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学习互动平台,整理学生收集的信息,检查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情况,汇报自学成果;同时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数字化设备把学生所做的过程记录下来,把学生当前的练习实时反馈,这时候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所在,有效地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同时促进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
课后,让学生在小组平台中开展阅读评价,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动手操作,说思路讲方法;力求提高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展示与交流,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模仿,互相学习,并把小组内的好成果展示到班群分享。目前,信息化手段在试点班日常教学中得到常态化应用。
四、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案例
(一)“三个课堂”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
白云区建设了“三个课堂”应用云平台,以三个课堂智慧教育应用联盟基地和培育学校为龙头,组织29所学校的200多名学科成立白云区“三个课堂应用共同体”。通过“五个同步”,推进“专递课堂”的常态化按需应用,解决农村薄弱学校课程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老大难”的问题,持续扩大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广州市共享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覆盖,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地域、师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同,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有所不同。而利用基于城乡联合教学共同体为抓手的“三个课堂”的常态化应用,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条有效路径,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第一一五中学为例,联合平沙培英、三元里中学、竹料三中进行了“三个课堂”联合教学。针对学校历史教师数量少不利于集体备课的现状,“三个课堂”实现了远程的集体备课与轮流上课,联合其他学校一起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四所学校历史教师的共同研讨与学习下,提高了历史集体备课的效率。
广州市白云区三个课堂应用平台是基于教育部“三个课堂”应用和建设指导意见搭建的资源汇总和管理平台,平台也可以作为区域“三个课堂”建设的窗口,通过平台的公开展示,让更多区域、学校可以共享区域优质课程资源,提高区域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影响力。截止目前,全区已有2950名教师、88所学校加入平台,累计开展专递课堂656次,上传和发布优质课程资源1221节,观看人次达9.6万。
(二)区域线上共研,助力资源共享
以区域智慧教研平台为载体,统筹区域智慧教研的实施与管理工作。创建区域智慧教研模式,形成区域新型的智慧教研培训体系,推动区域教育教学深度改革与创新。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明确智慧教研建设机制,分阶段分层级推动,区域集群教研先行先试,片区校际教研、校本教研逐步拓展,最终形成“区——片——校”三级智慧教研模式。
二是确立协作模式。形成以区教育研究院为核心,学科教研员为指导,学校教师为执行的有效协作模式。由区教研院统一规划和部署教研安排,学科教研员按照教学进度进行组织指导,学校教师实施教学、研讨、交流和评价。
三是提高教研实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扩大教研覆盖范围,减少线下人员聚集,细化听课评课维度,智能统计教研数据。疫情期间,音乐、英语、语文等学科已经积极开展尝试,共完成智慧教研活动7场,全区3200余位教师参与智慧教研,教研观摩人次超2万。
四是做好资源留存。依托云平台,实时管理和保存智慧教研数据、课件、评价、回放等资源,做到教研可回看、可复盘,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智慧“同步”城乡
经过多年实践,白云区智慧教育成效逐步显现,各项成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力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一体化的教育发展。
白云区将继续以云平台为抓手,通过“1平台+1范式+N支点”的教育实践措施,以平台赋能为支撑。以多点应用为牵引,同向和聚焦课堂变革,深度突破乡村学校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倍增区域优质教育。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的信息技术能力,破解教育资源不均,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发展动能,依托学校教育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推动“五育并举”,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和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继续用“智慧”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