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消,书香满校。刚结束开学第一天的校园适应,东胜区第一小学铁西校区的同学们就迎来了新学期首场“科学盛宴”——首个全国科普月(鄂尔多斯)启动暨百嘎丽“觅秋蕴” 中国科学院科普专家鄂尔多斯行东胜区站科普讲座,用一堂沉浸式自然课,为新学期的科学探索之旅点亮第一盏灯。

01
大咖驾到!
中科院研究员带来“行走的自然教科书”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杨汝荣副研究员—— 一位深耕自然领域数十年的 “资深探索者”。
在野外考察的路上,他见过草原的四季更迭,摸清了退化生态系统的 “修复密码”;在科研攻关的实验室里,他参与过 “七五”“八五”“九五” 农业重大项目,用一项项获奖课题,为自然保护与农业发展贡献智慧。如今,这位带着 “泥土气息” 的科学家走进校园,要把最有趣的 “植物故事” 讲给孩子们听,让开学的科学启蒙更有分量。
02
植物也有“生存兵法”?
这场开学科学课颠覆认知!


“含羞草为什么一碰就‘害羞’?仙人掌的刺是用来‘防身’的吗?种子怎么‘旅行’到远方?” 讲座还没开始,同学们的小脑袋里就装满了关于自然的问号。而杨汝荣研究员的《植物的生存智慧》主题分享,恰好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通往植物世界的神奇大门,让开学后的科学探索从身边的植物开始。
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鲜活的案例:他会结合自己在草原考察时见过的 “倔强小草”,讲解植物如何在干旱、寒冷的环境中 “自救”;会用图片展示种子借助风力、动物 “搭便车” 的奇妙旅程;还会揭秘植物之间 “合作” 与 “竞争” 的小秘密,让孩子们明白 —— 看似安静的植物,其实藏着一套套厉害的 “生存兵法”。
现场互动环节更是热闹非凡:有同学举手提问 “草原上的花会‘选时间’开放吗?”,杨研究员不仅耐心解答,还分享了自己曾在凌晨蹲守记录植物开花的趣事;还有同学拿着画纸,把听完讲座后印象最深的 “植物智慧” 画了下来,当场展示给大家看。原本抽象的科学知识,在轻松的交流中变得触手可及,也让开学的科学体验更生动。

03
科普月启幕!
让科学种子在开学季生根发芽
此次讲座不仅是东胜区第一小学铁西校区的 “开学科学启蒙课”,更是首个全国科普月(鄂尔多斯) 的重要启动环节。借助百嘎丽 “觅秋蕴” 科普活动的契机,中科院专家走进校园,把前沿的科学视野、生动的自然知识带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新学期伊始就近距离接触科学,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索的乐趣。
“原来植物这么聪明!以后我要多观察小区里的花花草草!”“我长大也想当科学家,去野外看看真实的草原!”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的分享里满是兴奋与向往。而这,正是开学科学课的意义 —— 用一次有趣的相遇,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等待未来生根、发芽,长成探索世界的勇气与热爱。
新学期,新探索。这场充满惊喜的开学科普课,不仅为东胜区第一小学铁西校区的开学季增添了别样色彩,更拉开了鄂尔多斯全国科普月的序幕。后续还将有更多科普活动走进校园、社区,让科学的魅力感染更多人,一起在这个秋天,从开学的科学课出发,遇见知识,遇见热爱!
来源:鄂尔多斯市教育信息化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文
审核:李英
终审:高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