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4 日,由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主办的 “鄂尔多斯市智慧教育探索大讲堂”—— 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案例第四场宣讲活动如期开展。本次活动共有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265 余人参加。伊金霍洛旗教师带来首批案例,其展示的七大创新案例为区域智慧教育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伊金霍洛旗第四小学徐桂芳老师,案例运用 “纸屏联动 + 评价伴随” 创新模式,以 “技术轻量化、思维结构化、文化活态化” 为核心理念,进行数字阅读教学,通过低门槛技术工具降低应用成本,以结构化任务设计培养核心素养,并借由创造性续编、跨学科融合活化文化传承。该模式的创新价值与实践成效尤为突出:其一,“纸屏联动 + 评价伴随” 直击传统数字阅读教学中技术应用复杂、评价脱节的痛点,让技术服务于教学而非增加负担,实用性极强;其二,三个核心理念形成闭环,技术轻量化保障了教学落地的普适性,思维结构化抓住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文化活态化赋予了阅读教学的深层价值,逻辑清晰且指向明确。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纳林希里小学王艳老师,通过 AI 错题基因诊断、精准定位学生知识盲区;基于诊断结果生成知识 - 思维 - 元认知三维变式题组,突破学生思维瓶颈;根据学习力指数将学生动态分层,让因材施教从经验驱动变成数据驱动。该方案精准破解传统教学痛点:以 AI 诊断实现盲区定位精准化,三维变式题组助力思维进阶,动态分层让因材施教落地更高效,数据驱动的设计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简洁有效的解决方案。

伊金霍洛旗红庆河小学唐慧敏老师以AI赋能美术“备-教-学-评”:备课用大数据挖课标、析作品;教学借国家智慧平台双师课、智慧课堂互动反馈;学习用小程序“数字敦煌”等沉浸体验,教授学生进行数字创作;评价以 AI转作品、虚拟展厅促家校共赏,打破壁垒,激活课堂效能。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二中学王楠老师的研究以人教版七年级《世界的气候》为载体,紧扣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与地理新课标核心目标,聚焦传统气候教学痛点,构建生成式 AI深度赋能的教学体系。通过 AI技术、信息化辅助制图与数据可视化工具,搭建阶梯式探究情境、简化气温降水图表绘制、强化特征对比分析;以AI生成的文字解读、案例素材支撑“气候与生活”类开放性问题探究,助力知识迁移应用。同时,整合智能作业系统、语音评测工具与协作分析平台,构建“知识掌握一技能应用一表达呈现一合作过程”的双维过程评价机制,实现生成式 AI在地理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方式创新与学习效果保障中的全流程应用,为地理学科与 AI 深度融合提供实践范式。

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小学宋爱琴老师的案例《未来之旅》巧妙运用AI技术,为乡村学生开启了一场通往未来的心灵之旅。通过生成个性化职业形象照和创设AI数字人互动情境,让学生在惊喜与感动中看见未来的自己,有效激发了职业梦想与学习动力。这一创新实践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弥补教育资源差距、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品质方面的独特价值。
伊金霍洛旗第八小学王艺姝老师用AI把三年级抽象课文《宇宙的另一边》变成“可视可感”的沉浸式旅程:AI数字人当向导、动画拆难点、思维导图拓创意作文批改实时升级,两课下来学生“倒影想象”理解率从35%飙到88%独特创意提升66%,老师备课减半,课堂发言翻倍,技术真正为想象赋能。

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第五小学韩磊老师围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中AI应用,以技术赋能实验教学,构建数据驱动的智慧教学模式。基于教材与学情分析,设定知识、能力与素养目标,通过数智作业系统前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分层预习、希沃白板深度互动等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流程。融合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运用多元评价工具实时反馈,实现“数据采集一精准分析一精准干预”闭环。实践表明,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显著提升,课堂互动性增强,同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数据支撑,彰显了技术在推动数学实验从验证向探究升华中的重要价值。

此次第四场网络宣讲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前期宣讲成果,扩大了 AI 教学应用的影响力。下一步,将继续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持续整合优质资源,搭建更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从 “点状突破” 向 “全域覆盖” 迈进,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鄂尔多斯市教育信息化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文
审核:李英
终审:高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