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2007年鄂尔多斯教育硕果盈枝——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九大突破性成绩

2008年03月19日 00:00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鄂尔多斯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两基”工作实现新突破

    2007年6月27日至7月1日,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和伊金霍洛旗代表自治区接受了国家教育部督导检查团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国家级检查验收,受到了国家、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两基”工程实施13年以来,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全面实现“两基”达标,5个旗区通过自治区“两基”巩固提高复查验收,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100%、初中99.7%,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6.99%,青壮年非文盲率99.04%,走在了自治区前列。

    实施免费教育实现新突破

    在自治区率先实施免费特殊教育,切实为残疾少年儿童提供了上学机会。2007年秋季市财政投入27.7万元,免除了市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哑、弱智儿童住宿费和作业本费,提高了助学金标准,并对交通费、伙食费予以补助。在自治区率先对高中阶段蒙语授课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免学费、住宿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2007年下半年全市投入582万元,4058名学生受益。部分旗区积极推进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准格尔旗在免除职业高中学生学费、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基础上,从2007年秋季起进一步免除职业高中学生的住宿费、作业本费,免除普通高中学生的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东胜区从2007年秋季起免除农村户籍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学费、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每生每年3000元;伊金霍洛旗从2007年秋季起免除高中阶段学生的学费,每生每年2000元。在自治区率先对鄂尔多斯籍农村牧区高考落榜生和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2007年市财政下拨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实施免费职业培训计划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每生每年3000元,学生毕业后向本地企业推荐就业,2007年投入180万元,597人接受培训。免费教育的实施真正将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体现出了教育的公益性、惠普性和公平性。

普通高考实现新突破

    2007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在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4.5%,走在了自治区前列,达到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2007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1.4万人,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大关,上线率70.4%,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4912人(不含高职对口招生部分),上线率36.6%,本科上线率居自治区第五位;蒙语授课本科上线率64.79%,居自治区第三位;汉语授课600分以上考生243人,占实考人数比率居自治区第三位。2007年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和生物学竞赛中,我市7名同学获一等奖,32名同学获二等奖,35名同学获三等奖,其中市一中王冠宇同学获化学、物理两科一等奖,取得高考加分20分,同时取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降低分数线20分录取的资格,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

    一是重组新建了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将鄂尔多斯教育学院、内蒙古电大鄂尔多斯分校、鄂尔多斯市职业技术学校整合组建为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学院以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有中等职业教育和电大教育职能,2007年首批招生 416人,开设6个理工类专科专业。

    二是同内蒙古大学合作创办了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07年9月6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市长杜梓与内蒙古大学名誉校长连辑签署了合作创办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的协议。学院以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职能。学院筹建工作稳步推进,已投入1.4亿元,主体工程接近尾声,预计2008年秋季实现招生,首批招生500人,开设7个理工类普通本科专业。

    三是同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创办了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学院属内蒙古工业大学二级学院,设高职高专、本科两个办学层次,2007年7月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秋季实现招生。三所高等院校的成立,开创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先河,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

    为进一步激发教育系统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发展需要的教育,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鄂尔多斯市教体系统教职工聘用制度实施方案》精神,教育系统在全市事业单位率先全面推开以校长聘任、教师聘用和分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07年全市新聘用校长(园长)、副校长686人,137名教师待聘,1803名教师离岗退养、提前退休、病退,占全市教职工总数的10.06%。

办学条件实现新突破

    2007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达15.5亿元,比2006年增加5.9亿元,其他各类教育投入1.2亿元,其中财政投向教育的建设资金达4.1亿元,开工建设9所中小学,改扩建50所中小学,收购5所民办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特别是东胜区通过财政投入、企业资助、土地置换等形式投入6.8亿元,开工建设4所中小学、改扩建2所中小学、收购3所民办学校。科学合理调整了农村牧区中小学布局。目前,全市教学点、小学和初中分别调整为3个、147所和65所,教育资源优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规模效益集中体现。

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新突破

    2007年,全市投入3568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加大计算机配备力度,全市中小学生机比16.9:1、师机比3.6:1,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断提高。率先在自治区出版发行蒙古文多媒体教学软件。2007年12月,我市制作的小学、初中、高中蒙语文、数学等100多个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了全国蒙古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并正式出版发行,成为自治区首个出版发行蒙古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盟市。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为鄂尔多斯教育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校常规管理实现新突破

    2007年召开了全市中小学管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和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强化了高中和中小学管理,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中小学学籍管理制度,制定《鄂尔多斯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巩固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中小学学籍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运作。加强学籍电子化管理,研发全市中小学电子化学籍管理软件,做到了实时监控、动态管理,提高了中小学学籍管理的科学性,确保了地区学籍管理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幼儿教育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进一步完善在园幼儿膳食管理与营养测算分析工作,在自治区率先为全市33所三级以上幼儿园引进了幼儿膳食分析与营养评价系统软件,通过定期科学测算分析,为3至6岁在园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

扶困助学实现新突破

    2007年,全市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04万元,资助533名贫困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2007年,市、旗两级团委、工会、红十字会、教育部门筹措资金220万元,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122万元,采取“一对一”资助的形式,使960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2007年下半年,国家、自治区、市下拨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704万元,其中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元,全市9407名学生受益。扶困助学工程的实施切实为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学生圆了求学梦。 

上一条:东胜区实验小学第十二届校园艺术节暨第八节校园科技节拉开帷幕
下一条:东胜区实验小学开展学雷锋活动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