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常识——莫让病从口入
事故案例
某镇中学甲胺农药食物中毒
某镇中学共有16个班级,有学生851人,其中住宿生399人,全部在学校集体食堂进餐。该中学食堂从菜贩处购进青菜,没有认真清洗,就加工食用导致进食学生的399人中有332人中毒,中毒学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呕吐、腹痛、腹泻,个别学生有呼吸困难、肺水肿、昏迷等症状,病情非常严重,幸亏医院及时抢救,才未出现死亡情况。后经当地防疫站检测发现,剩余的青菜、病人呕吐物中均有较高残留量的甲胺磷,剩余青菜中的甲胺磷残留量高达14mg/kg,已达到中毒剂量。学校食堂缺乏预防蔬菜农药中毒的管理措施,食堂工作人员没有对青菜认真清洗就加工食用,不能有效清除蔬菜上残留的农药,导致中毒,引人深思。
安全讲堂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被细菌污染腐败变质的食物,或食用了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本身有毒的食品后而发生的以急性反应为主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征
潜伏期短,短时间内很多人同时发病,并且很快形成高峰;临床表现相似,以急性肠胃炎症状见多;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联系,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病情即有可能缓解;一般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生活中常见的易中毒食物
1.坏鸡蛋
好的鸡蛋蛋黄不散并悬在蛋清中,一旦散了,一边粘在蛋壳上就表示已经被细菌污染了,最好不要食用,或充分加热后食用;出现异味就表示污染较重不能食用。
2.海产品
海产品中特别是贝类带菌率可达45%~90%。为保证海产品的鲜味,加工时往往未充分加热,因此很容易引发用餐者中毒。
3.亚硝酸盐
不新鲜蔬菜、腌制不够充分的咸菜、热剩菜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亚硝酸盐,多吃这些食物就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中毒机理是使红细胞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功能,引起组织缺氧而出现症状。特点是:潜伏期10分钟至1小时,发病急,主要症状为口唇、指甲及皮肤出现紫绀,伴有头晕、头痛、呼吸急促、腹痛等。
4.毒蘑菇
毒蘑菇常见在山林区,城市少见。所以,凡不认识的蘑菇,或未经有关部门鉴定无毒的,最好不要采摘、食用。
5.河豚鱼
许多种类的河豚鱼的内部器官含有一种致人死亡的神经性毒素。有人测过河豚的毒性,它的毒素相当于剧毒药品氧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亡。其实河豚的肌肉中并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经常有吃河豚鱼死亡的报道,主要是误把河豚鱼当做一般鱼烹调。河豚鱼有剧毒(一种神经毒,无特效药),但220摄氏度以上可分解,盐腌或日晒不能破坏。因此,吃河豚鱼要到有营业执照的可以专门消毒的饭店。
6.霉变甘蔗
霉变的甘蔗有毒,购买时一定要注意。食用了霉变甘蔗,会出现中毒症状,轻症有头痛、恶心、腹痛、腹泻、视力障碍;重症有抽搐、幻视、神志不清、昏迷、死亡。
预防策略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不要采摘、捡拾、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以及不认识的野生菌类、野菜和野果。
(2)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请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建议不要购买散装白酒和散装植物油。
(3)要做好自来水的防护,保证水质卫生安全;不要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活饮用水。
(4)妥善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农药、杀虫剂、灭鼠剂和消毒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要存放在食品加工经营场所,避免被吴食、误用。
(5)加工、储存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隔夜食品在食用前必须加热煮熟后方可食用。
(6)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擒等后必须再次洗手。
(7)家庭自办宴席时,主办者应了解厨师的健康状况,并临时隔离加工场地,避免闲杂人员进入。
(8)进餐后若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要立即组织自行救治,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排出毒物。同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有关工具和设备,以备核查中毒原因。
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应启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作为班级或家庭来说应进行以下几点:
(1)自我判断是否属于食物中毒:在集体中,以多人发生(大概6人以上)、同餐、同一症状即为食物中毒事件(三者缺一不可)。在家庭中小于6人时,以多数人出现同一症状即可。
(2)若班级中出现多人(2人以上)同餐后出现同一症状,应报医务室,由医务人员调查、备案。
(3)若有腹痛、腹泻症状,请到有关医疗机构就诊。
(4)出现食物中毒事件,有关人员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不要拒绝,在事件不明之前,不要随意宣传。
知识链接
哪些食物有毒性
有些食物本身就具有毒性,仅仅采用清洗等方式不能除去毒性,所以在购买和食用时要格外注意。
1.新鲜木耳
新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它对光线颇为敏感。所以食用新鲜木耳后容易发生日光性皮炎,严重时甚至会使食用者咽喉水肿、呼吸困难,所以最好不要食用新鲜木耳。
2.新鲜黄花菜
新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这种物质在人体内氧化后会生成有毒物质。新鲜黄花菜中毒的症状多发生在食后数小时,出现类似于急性肠胃炎的腹泻症状。由于新鲜黄花菜必须经过充分的清水浸泡后,才能加工成干黄花菜,所以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大部分在浸泡过程中已溶入水中,干黄花菜的毒性已基本不存在了,一般食用干黄花菜是不会中毒的。
3.生四季豆
四季豆中含有皂甙和胰蛋白酶抑制物,这两种物质均对人体有害。如果四季豆煮熟,上述有毒物质就会分解,不会引起人体中毒。但没有煮熟的四季豆毒性未除,食用1—4小时候便会毒性发作,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间或还有腹痛和腹泻症状。
4.秋扁豆
扁豆中含有一种叫植物血凝素的物质,它能促使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种毒蛋白。扁豆荚中含有一种溶血素,也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秋季成熟的扁豆中,这种有毒蛋白和溶血素含量特别高,经过高温烧煮后就会被破坏,不会毒害人体。但如果烧煮得不熟,就会使食用者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因此烹饪扁豆尤其是秋扁豆时,必须煮烂、煮熟,以免食物中毒。
5.青番茄
番茄含有一种叫翻茄碱的毒素。番茄碱的 含量在番茄生长过程中进行着有规律的变化,在番茄尚未成熟的生长期番茄碱的含量很高,这时番茄的外观是青色的。当番茄渐渐长熟,外观青色逐步变成红色时,番茄碱的含量也会变得微乎其微,不会对食用者构成伤害,可是在青色的生番茄里这种毒素的含量却相当大,如果我们一下子吃了较多的青番茄就会引发头昏、恶心、呕吐、流涎等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6.蚕豆
有一些人由于先天的问题(一种遗传病),体内红细胞缺乏一种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吃了蚕豆后会出现红细胞大量破坏而溶血的现象,称为“蚕豆病”,所以就不能食用蚕豆。
7.发芽土豆
土豆本身无毒,但土豆发芽后,在其嫩芽及周围变成绿色的皮中含有大量的龙葵碱,这是一种有毒物质。食用发芽土豆,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发热、气促、抽搐、昏迷等急性中毒症状,所以,发芽和表皮发绿的土豆不宜食用。
8.泛蓝色的紫菜
假如紫菜经水发后呈紫蓝色,这往往是它在海水中受到污染而改变了原有颜色的缘故。一般来说,这种泛蓝色的紫菜已被有毒物质环状多肽污染了,因此不宜食用。
9.生白果(银杏果)
食用生白果后会中毒,常表现为头痛、抽搐、惊厥等症状。所以不要生吃白果,应煮熟或炒熟后再吃,不能多吃,儿童尤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