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爱是为了相遇,而有些爱是为了分离。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入园分离焦虑”是一个绕不不去的门槛。
一般来说,“入园焦虑期”的持续时间为一到两周,在此期间,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赖床、生活技能倒退、性情改变等现象,也有可能出现频繁生病的现象,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家长们往往身心俱疲。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同的孩子程度不同,家长要接受。让孩子离开家,去更加有挑战更加有困难的社会性人群中生活是文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分离焦虑有哪些表现?
起床困难,晨间大战
很多孩子在过了入园新鲜期之后,就会出现早晨赖床,或者起床后不配合穿衣洗漱,即便是成功出门也会哭闹不止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处于入园焦虑期时,容易出现睡眠不稳,多梦易醒等现象,早上很容易睡不醒。
在此期间,家长应尽量避免过多的与孩子谈起幼儿园的生活,尤其是在入睡前,避免孩子由于过度紧张而导致睡眠不好。
家长要与老师积极配合,共同解决孩子的入园焦虑,坚持送孩子入园,一旦孩子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也就不会再有反抗现象出现。
生活技能倒退、性情改变
有的家长表示,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变的很黏人,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睡觉都很独立,回家之后不喂就不吃,而且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开始发脾气。
孩子入园之后,原本在家庭中一直习惯的安全感消失,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也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掌控感,这种被剥夺的感觉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自我保护,异常表现也因此产生。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用这种行为来吸引家长的关注,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宣泄,但是这样的情绪是应该被接纳的。当孩子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时,家长要避免因这种行为而斥责孩子,应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多一点宽容。
频繁生病
新入园的孩子,由于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尤其是情绪敏感或者体质较弱的孩子,更容易使生病期延长。园所是一个集体环境,人群密度较大,容易出现病毒或细菌的交叉感染,加上天气的骤然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孩子生病。
家长应该在孩子入园后,注意调整饮食,饮食应清淡,多喝水,避免孩子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充足。孩子上学时避免穿着过多,可以给孩子穿背心马甲类等服装,方便随时穿脱。
家长一定不要做:
态度不坚决
分离时不舍
哄骗式承诺
不当提问
威胁式语言
家长一定要做到:
入学暗示
熟悉环境
调整饮食
坚持接送
准时接送
携带玩具
正面与孩子间的摩擦
入园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一次转折,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面对的,入园焦虑对每个孩子而言都是存在的,而过程的长短、快慢及不良情绪反应的大小、强弱往往与家长的处理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家长们能够冷静、科学地看待孩子的入园焦虑问题,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美好的幼儿园生活当中。
本期嘉宾:辛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康巴什区第七幼儿园副园长,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来源: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编辑:兰渊
审核: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