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员培训心得分享②
为贯彻落实2020年10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部署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会议精神和《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教体发﹝2020﹞60号)的文件精神,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邀请兰州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针对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三科”(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活动。2020年12月6日培训班正式开班,教师团队采用大班集中授课、小班个别辅导的形式,有效提升了培训学员的普通话教学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4班至6班培训学员的学习心得。
1
为了能使国家统编教材更好地实施运用,提高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由鄂托克旗教育局、兰州大学文学院组织鄂托克旗75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于2020年12月6日开始,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系统性讲授辅导。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自己和身边的老师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是一名汉语老师,普通话水平是二级甲等,在参加普通话培训以前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还是比较有自信的,上课时也不会出现语句上的错误,从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来看我能够胜任这一任务。可是经过线上学习和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来看,我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培训中我发现讲好普通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蒙古族来说更是一件难事。起初的我们不敢大声读,不敢在人前读,每个老师都觉得每天的作业是一种负担,到后来我们办公室走廊里每天早上都能听到老师们大声朗读的声音,可见我们越来越有自信。我们也在学习和朗读中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时会出现很多错误,尤其是对一些字词的读音很模糊,甚至完全读错的情况,这样的我们怎么传道授业呢?
培训已经持续了一个月,虽然说接近放假的一个月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但是我们并不觉得每天交作业每周日参加线上培训是加大了工作量,反而觉得能大声读大声说是一种放松。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场甘霖,贴合了我们的实际情况,让我重新对培训有了新的定义。
——4班丁英英老师
4班丁英英老师
2
我有幸参加了兰州大学对口鄂托克旗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受益匪浅,作如下总结。
第一,培训教师常萍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学识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得非常专心。一个多月的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三,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的基本理论知识。多记就是多用心记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有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点音。
总之,这次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全体师生一起努力,同心携手,真正把普通话说好、推广好,让普通话在我们的校园里扎根!
——4班奇兴老师
4班奇兴老师
3
2020年12月6日兰州大学对口鄂托克旗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正式启动,并在我们共同的见证下双方举行了签约仪式。本次培训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对每位学员进行不少于72学时的在线培训。通过大班集中授课、小班个别辅导、实践练习、畅言普通话测试等形式,提升中小学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随之我也正式开启了学习模式,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有了这种双重身份,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上大课时认真、虚心、专注地听讲,课下及时完成作业。有趣的是每天都会听到隔壁办公室在练习普通话的声音,几个办公室的老师们也会探讨一些作业内容,争辩声调问题,热闹非凡,不亦乐乎。
忙碌且充实的一个月的普通话学习转瞬即逝。这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匆忙、劳累,但也让人感觉充实,通过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变调轻声儿化、朗读短文及命题说话等专项练习,加上每周日上午常萍老师在钉钉上讲普通话发音等专业知识,使我对普通话的发音技巧、说话的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明白,要想学好普通话,必须下番功夫,掌握规律,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尤其像我们这样母语为蒙语、汉语为第二语言,加上生活在鄂托克旗方言盛行的地区,教授语文的教师,更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多听、多模仿、多练习才会达到学习目标。
这一个月的学习使我进步很大,在这里我要感谢常萍老师不辞辛苦给我们上课点拨;感谢谢诗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纠正。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不断地提升自己,和更优秀的人靠近,做更好的自己,让我觉得一直往前走,就能迎面撞上生活的美好。
——4班赵文琳老师
4班赵文琳老师
4
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是很苦的,一个月的线上培训,有苦恼,也有乐趣,还有更多的快乐与充实。苦的是有时在练习一个发音时,怎么也发不准;乐的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把一个音读准后那种收获的喜悦!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了。
通过学习,我已经矫正了许多自己以前错误的发音,同时也增长了许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样几条:
1.学好拼音,掌握好发音。
2.反复听老师的音频,反复练习。
3.跟同事互相学习,纠正发音。
4.多读文章,多查字典。
总之,这次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5班赛娜老师
5班赛娜老师
5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普通话培训,心里很高兴。通过这一个月的线上培训我本人受益匪浅。短短的一个月虽然匆忙、劳累,但也让我感到很充实,我对普通话的发音技巧、说话的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也深刻认识到,要想学好普通话,必须下一番功夫,掌握规律,勤劳苦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担心自己发音不准而被别人笑话,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常常使学习进步很慢。针对这种情况,我调整心理状态,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地开口讲,反复练习。只有下功夫克服困难,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总之,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就不会学得更好。我们还要学好语音基础,因为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别很大,语音差异是造成交际困难的原因之一。比如,我们蒙古族说话带着蒙古族风味。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学习语音必须专注地通过口耳的训练才能学好。我要为学好普通话而不断地去努力!
——5班乌仁高娃老师
5班乌仁高娃老师
6
虽然我们的培训只经过短短的一个月,却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以前在讲普通话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总想着基本不错,可以就行。在此次培训中,通过聆听兰州大学文学院常萍老师的讲解,并且从每天布置的作业、完成的朗读中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受。也认识到普通话不只在教室里、课堂中呈现,更是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渗透着,这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是我们作为蒙古族教师,特别是语文课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很好的学习过程。感谢这次给我们一线教师搭建这样一个难得平台的各位领导,也感谢我们班辅导教师王迟艳老师为我们做了特别细心的辅导。
在学习期间我认真地聆听,有疑惑的地方做好笔记,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学到了普通话更专业的知识。回顾教学18年,在学习普通话方面,很少接触到这样专业的培训,所以我们特别珍视这次学习机会。针对老师讲到的基础知识,我会注意自己的发音,先听示范朗读,然后反复练习,并在日常交流中注意各个方面,强化自己的朗读水平。同时,以后对普通话学习和朗读也有了新的展望,我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优秀的自己,做孩子们的榜样。
——5班阿拉腾陶格斯老师
5班阿拉腾陶格斯老师
7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共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如果没有一种全民共同使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会严重影响不同民族区域、不同语言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教师传授知识的质量,因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准确的发音、标准的普通话才能让教师准确无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大力提高我旗民族学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为了国家统编教材顺利进课堂,我旗教育体育局与兰州大学合作,从2020年12月7日开始组织开展了普通话培训,为期三个月。
从刚开始的排斥、应付交差到接受、认真学习,首先,我认识到由于自己从小地处旗县,启蒙老师发音不准,使我说的普通话有不准确的地方。在呼市上师范的时候,有幸碰到了籍贯是上海的语文老师,使我的普通话提高了不少,也意识到了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从此学会了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工作不久参加了全区普通话测试取得了一级乙等(94.5分)的好成绩,同年通过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考核,获得了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从此对学习普通话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可是随着在旗县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长,说普通话的时间就越少了。对于方言口音较重、方言环境较广的我来说,只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与学生用普通话交流,只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音准确,说话标准。所以我觉得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意识到学好普通话要注重多方面的学习。首先要多听多说,常与人交流,不懂就问,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第二是在学校与教师、学生交流要坚持使用普通话,给学生做好表率,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第三是在课堂上用好普通话。课堂上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使用普通话;第四是字典要在手边,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只有把握准字的读音,才能在课堂上使用,防止在课堂上读错字及发错音。
通过一个月的培训及老师的耐心指导、细心讲解、不断鼓励,我又踏上了学习普通话的路程,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对自己满怀信心,将学习进行到底。
——6班妩妮尔老师
6班妩妮尔老师
8
我很荣幸今年参加了由鄂托克旗教体局举办的鄂托克旗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学习普通对我而言是很困难的事,但也是很庆幸的事,对于一名从教将近三十年的教师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因为从小身处牧区是蒙古族,再加上启蒙老师的发音不怎么准确,自己掌握得也不怎么样。这次培训是线上完成,有字词训练、常速朗读、慢速朗读、翘舌音和平舌音、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听录音交作业。我的学习体会如下。
1.起初有种羞耻感,朗读时浑身不自在,会读的也不会读了。交了几次作业,有了老师的鼓励后有所好转,算是适应了。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反复听录音学着读,真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3.跟普通话好的教师讨论学习。害怕发言的我不断地尝试后有了很大进步啊。
4.不爱听广播的我也学着听,这些不是空话,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虽然短短一个多月,但是受益匪浅。
当教师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标准的普通话,就这样持续不断地努力练习的话,我一定能达到要求的。
——6班金珠花老师
6班金珠花老师
9
一个月的普通话培训学习使我感受深刻。
这次培训中常萍老师从基础的汉语声母和韵母开始教我们发音,从发音的的口型、发音的部位开始指导,这样以来我发音不准的地方就慢慢纠正过来了。我以前发音不准的地方是二声和三声读得不到位,前鼻音不够清晰,通过一个月的训练后有所改变,现在能分清二声和三声的发音了,前鼻韵母的发音也明显提高。指导老师每天耐心地给出评价,指导我们发音不标准的音要怎么练习,她时刻鼓励着我们,什么词语读得特别标准,还有语言的鼓励使我们更有信心去学习普通话。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要当好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能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6班娜仁同嘎拉格老师
6班娜仁同嘎拉格老师
来源:兰州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编辑:兰渊
审核: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