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统一部署,自2020年秋季起,东胜区全面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落实落好这项政策,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东胜区把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民族语言授课学生享受更高质量教育的有力抓手,聚焦靶心、多方聚力,努力让民族语言授课学生共享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红利,共享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聚焦组织保障,夯实工作之基
重视和决心是干事成事的前提和法宝。为全力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东胜区高度重视、周密调度,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处级领导、区直部门、教体系统全覆盖包联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联5所民族学校幼儿园,县处级领导包联镇街道和分管部门,区直部门包联属地和主管行业,教体局系统逐级包联校园、年级、班级、学生和家长,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专人专班推动工作落实,有效保证了民族学校幼儿园学生按时返校和统编教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政策稳稳落地,就必须正面回应群众关切,消除家长顾虑。东胜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校开展政策解读,县处级领导、包联干部全面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和答疑解惑,并成立了由区人大主任任组长的驻校工作组,派驻22名蒙汉兼通青年干部入校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政策阐释,面对面沟通、一对一解惑,让学生和家长们“把心放到肚子里”。
措施得力,更要保障到位。东胜区足额拨付国家统编教材各项专项经费,并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汉语授课学校基础上增加50%,切实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落实落细到一步步具体行动中。
聚焦思想意识,强化培
唱红歌、做手抄报、举办主题班会……2020年国庆前夕,在东胜区蒙古族学校,一场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活动异常精彩,孩子们怀着热忱,把一个个班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浓厚的爱国爱家乡之情洋溢在校园内。
有了思想的共识,才有实践的共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东胜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利用国庆中秋节前、假期、节后三个时间段,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二十余项具体活动,参与师生和家长达到25万人次;通过专家讲学、自学、领学、研讨交流、测试等多种方式,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不仅覆盖5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更延伸至教体系统143所学校、幼儿园和11个局属二级单位,参训人员达到10024人。同时以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契机,东胜区深入开展语言文字宣传教育,举办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普通话演讲大赛,积极组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示范校创建。广泛通过媒体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持续性展开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了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
聚焦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效
老师教得好不好?学生能不能学得会、跟得上?这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东胜区严格落实《鄂尔多斯市加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国家统编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健全完善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统编教材师资队伍的补充、培养、激励、评价长效机制。2020年秋季学期,按需补充4名语文统编教材授课教师;2021年以来,通过教师公开招考招聘,已为民族学校招聘教师31人,其中10人为统编“三科”教师,并为统编三个科目各储备1名教师,全面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队伍力量壮,教学水平有保障。东胜区统筹资源、多管齐下,全力以赴让师资队伍强起来:
——培训“充电”。先后组织全体双语教研员和统编教材授课教师参加自治区级、市级专题培训4期,加紧提升三科统编教师专业素养;
——驻校“辅导”。择优选聘6名双语兼职教研员,驻校开展集体备课、教材解读、听评课指导,双语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名师“加盟”。4个“名师工作室”累计在东胜区蒙古族学校开展12次线下教研活动,参与教师达到139人;
——结对“拉手”。东胜区蒙古族学校与东胜区实验中学、第十二小学建立“手拉手”结对关系,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常态化开展培训教研活动。
颗颗石榴籽齐心紧抱,朗朗读书声浸润校园。如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课堂、进活动,汉语古诗词的韵味魅力一点一滴滋养着东胜民族学校的学生,读古诗、诵经典,已经成为东胜各民族幼儿园、学校的动人场景。
驶入新时代的民族教育,要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让孩子们在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能够让孩子们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东胜区蒙古族学校校长赛音乌力吉由衷地说。
来源:东胜区教体局
编辑:兰渊
审核: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