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鄂托克前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组织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创新“七个一”工作举措,绘就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构建一个体系 把牢工作方向
鄂托克前旗构建“旗委领导、多部门联动、教体局牵头、校校结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的共促体系,全年累计投入资金617.7万元,在落实专项资金、开展教育培训等方面予以保障。鄂托克前旗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校校结对、联盟共建,从学科融入、主题活动、校园文化等层面,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打造一个品牌 强化思想引领
鄂托克前旗教体系统打造“护旗手”党建品牌,成立“护旗手”理论宣讲团,遴选10名讲师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内容,开展专题宣讲50余场次,覆盖7000余名教职工。开设“护旗手学堂”“护旗手讲堂”“护旗手课堂”,分层次、多主题开展党组织书记、校园长、党员教师分享、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果20多场次,实现了全员化、常态化、长效化教育推进。
用好一个阵地 突出以文化人
鄂托克前旗各中小学、幼儿园建强用好学校教育主阵地,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栏和标语标识,展示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在校内廊道展示“四史”教育、民族团结等主题文化;在班级教室悬挂国旗,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标识,设计主题板报等,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提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贯穿一个主题 全面培根铸魂
鄂托克前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思政课全过程,分学段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修课,分层次举办“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学党史、铸丰碑”等活动,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建立校外“石榴籽”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依托“鄂尔多斯南京知青纪念馆”“鄂托克前旗党史史料陈列展”等场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的思政课”活动40多场次,让广大师生进一步深化了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认识。
依托一个平台 加强实践教育
充分发挥国家级营地鄂托克前旗红色集训中心作用,结合鄂托克前旗“1+6”红色教育场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王震井纪念园、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滴哨沟战场纪念园)、国防教育馆等资源,开发“追寻红色印迹、传承革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4条主题研学路线,开设《石榴花开照北疆》《民族团结歌舞史诗剧》等48节精品课程,通过表演、竞赛、体验等形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同步组建多支“红领巾”讲解小分队,让学生在红色故事宣讲中,增强文化自信、培塑精神谱系。
紧扣一个重点 提升教学质量
全面落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任务,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所有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使用统编三科教材,一线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率达100%。发挥“语同音”推普小分队、“银龄专家讲学团”的作用,常态化举办普通话能力提升培训、中华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率先建成旗县级普通话测试站点,建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阵地4个、教育基地2个、示范街1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创建率达到100%。
营造一个氛围 共促民族团结
鄂托克前旗教体系统以文明校园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为抓手,全面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全旗21所中小学校共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校园5个、旗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个;精心编创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形象的文艺作品,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凝聚教体系统民族团结进步的正能量。
今后,鄂托克前旗教体系统将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方式方法,找准教与学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价值结合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切实增强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