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内蒙古航空运动协会主办,康巴什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大飞机学院等单位支持的2025年“云境启航”航空航天邀请赛暨鄂尔多斯市校园科技体育运动会,是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大飞机学院学子参与的一次关键科技“三下乡”实践活动。其以科技为纽带,推动学院航空航天专业资源与技术下沉基层,既为学子搭建“学以致用”的实战平台,助力其在赛事保障中锤炼专业能力、培育担当精神;也通过可参与的科技赛事形式,向全市师生普及航空航天知识、点燃基层科技热情,实现优质科技资源共享与区域科技氛围营造的双重目标。

01
志愿集结,岗前培训点亮航天志愿初心
物资搬运:
用汗水筑牢活动“基石”
活动筹备阶段,大飞机学院的志愿者们早早来到现场,进行了简单的分组工作,随后部分志愿者投入到繁重而有序的物资搬运工作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将各类器材和设备安全运送到指定位置。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了航空学子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

裁判培训:
用专业守护公平“标尺”
本次活动设有邀请赛项目和校园竞技体育运动会项目以及航模体验项目,为确保评判公平公正,主办方特别组织了志愿者裁判培训。培训中,专业老师详细讲解了航模竞赛规则、评分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从飞行时长、航线精准度到应急处理,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强调。

研学航模:
用热爱解锁户外“新技能”
户外航模项目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现场、协助展示,志愿者们开启了“航模研学模式”。通过请教专业老师,大家系统学习了现场航模的使用流程,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模拟操作。

02
星河为证,志愿精神在赛场绽放
以专业护航
筑牢赛事基石
聚焦“云境逐梦,点燃校园科技航天之火”主题,本次赛事设置遥控纸飞机绕标、无人机足球、飞行器创新设计等11项竞赛项目,吸引全市中小学及教师群体共赴科技盛宴。
大飞机学院学子凭借扎实的航空理论与实践能力,扛起核心志愿重任:在设备检录区,他们对照比赛规则细致核查参赛模型规格与安全性;在赛场引导环节,他们熟练指引选手前往对应赛区,保障多场地赛事有序推进;面对技术疑问,他们用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成为连接赛事规则与参赛者的“桥梁”。在这场科技“三下乡”实践中,学子们不仅以专业服务为赛事保驾护航,更在规则执行、现场协调与技术答疑中深化了对航空领域的认知,锤炼了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他们的志愿工作也助力赛事高效开展,让更多师生近距离接触航天科技,进一步点燃了基层校园的科技探索热情,推动科技知识在校园落地生根。
引导岗志愿者:
赛场的“活地图”与“暖心桥”
负责引导的志愿者是活动的第一道风景线,身着统一志愿服,始终保持微笑伫立在赛场入口、通道转角等关键位置。面对参与者的问路、咨询,他们总能快速准确地指引方向,耐心解答活动流程、场地分布等问题。志愿者们主动上前协助引导,用细致的服务消除大家的陌生感,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找到目的地,为活动的有序开展筑牢“第一道防线”。
裁判岗志愿者:
公平的“守护者”与“记录者”
承担起裁判这一重任的志愿者们提前熟悉了各项比赛的规则,手持记录板和计时器,专注地紧盯赛场每一个细节。无论是航模起飞的瞬间、飞行轨迹的偏差,还是落地的精准度,都逃不过他们敏锐的目光。他们严格按照标准评判,认真记录每一组数据,确保比赛结果的公平公正。面对参赛者的疑问,会用专业的术语清晰解释评分依据,用严谨的态度维护赛场秩序,让每一位参赛者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展现实力。

赛项体验岗志愿者:
航天梦的“播种者”与“领航员”
赛项体验岗的志愿者是连接青少年与航天梦想的纽带,他们熟练掌握航模操作技巧和相关知识。在体验区,他们手把手教参与者组装简易航模、讲解飞行原理,耐心纠正操作姿势,鼓励大家大胆尝试。
当孩子们因航模成功起飞而欢呼时,他们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喜悦;当遇到操作失误时,会及时引导分析原因,传递永不放弃的航天精神。他们用生动的讲解和热情的示范,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航模的魅力,在心中种下探索星河的种子。
三个岗位的志愿者们虽职责不同,却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让“航天筑梦”的主题更鲜活,让“志愿精神”在赛场的每一个角落闪耀。
03
以志愿为笔,书写青春与航天的对话
在赛场熠熠生辉的志愿者,背后又怀揣着怎样的初心与感悟,他们为什么选择成为引导岗上的“暖心坐标”、裁判岗中的“公正标尺”、体验岗里的“航天引路人”,同样值得探寻。当镜头聚焦于他们,当航天梦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碰撞,让我们走进志愿者的世界,聆听他们讲述与这场“航天之约”的故事,感受志愿青春与星河梦想碰撞出的炽热火花。
从赛场保障到科普服务,大飞机学院学子用专业与热忱为赛事画上圆满句号。未来,大飞机学院将继续以三下乡等实践活动为载体,让更多学子在服务中成长,在实践中筑梦,让航天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发芽,让志愿的光芒照亮更多赛场与远方。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大飞机学院学子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学院依托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科技教育的具体实践。从协助赛事顺利举办,到点燃青少年航天梦想,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的力量,既能扎根专业土壤,也能托举航天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