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 鄂尔多斯教育旧貌换新颜

2008年07月25日 00:0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鄂尔多斯的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走进自治区前列

    1、“两基”达标工程全面完成

    到2006年,全市八个旗区的“两基”达标工作都通过了自治区的评估验收,全面实现“两基”达标,5个旗区通过了自治区的巩固提高复查验收。2007年,我市的“两基”工程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检查验收,受到国家、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至此,全市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100%,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7%,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99%。小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生辍学率为0.6%,青壮年15岁至1949年10月1日以后出生人口的非文盲率为99.04%。

    2、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稳步发展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市的幼儿教育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1977年,全市有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1533人,到2007年发展到104所(其中民办69所),在园幼儿30109人。学前三年幼儿的入园率在上年62%的基础上又有了提高。
    1992年,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立,全市的特殊教育进入了新阶段。通过改革,建立起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全市特殊教育的办学格局。2007年,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163人。全市盲、聋、智障“三残”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96.99%。

3、普通高中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普通高中得到健康发展。
    2007年,全市有普通高中22所,在校生35799人。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在90%以上,高中阶段的入学率达84.5%,走在了自治区前列,达到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为全面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不断增加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注重师资素质的提高,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加强优质高中建设,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全市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的落后状况和被动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2000年以后,鄂尔多斯的高考升学水平不断前移,2005年开始进入中游位次。2007年高考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一万人大关,上线率达70.4%。其中本科上线4912人(不含高职对口招生部分),上线率为36.6%,本科上线率居自治区第五位,连续几年稳定在中游偏上位次。蒙语授课考生的本科上线率为64.79%,居自治区第三位。汉语授课考生600分以上的243人,比上年增加114人,增幅达88.37%,占实考人数比率居自治区第三位。

    (二)职业技术教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现在全市已基本形成初、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大中专院校和职业中学齐全,公民办相结合,专业设置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007年,全市有职业中学19所(其中高中7所),在校生9099人(其中高中6631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生9724人。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招生总数6160人,占全市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34.01%,在校生达到16355人,占全市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1.4%,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比例,在校生比例均高于3:7,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高等职业教育在积极发展之中。与内蒙古大学合作建设的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已正式成立,2008年秋季招生;由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鄂尔多斯分校和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校整合组建的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正在筹建中,2007年首期招收六个专业的学生416名;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筹办的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已在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开工建设。
    各类职业学校围绕鄂尔多斯产业结构调整,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为突破口,在解决人才供需对接关系上下功夫,创新办学模式,着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就业率逐年提高,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对口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升学率在96%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
    除了学历教育外,还广泛开展了职业技术培训。对于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同时积极主动开展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和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为他们创造就业再就业的条件。

    (三)成人教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农牧民教育:

    按照“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狠抓了农牧民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普及初等教育和“两基”达标工程的顺利推进,农牧民的扫盲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果。1990年,全鄂尔多斯及所属旗市如期完成了扫除青壮年(15—40岁)文盲的艰巨任务,少青壮年的非文盲率达到94.1%(标准为85%),这项工作通过了自治区的验收,随着“两基”达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扫盲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2007年,全市青壮年(15岁至1949年10月1日以后出生人口)的非文盲率达到了99.04%。
    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农牧民教育的重点不失时机地转移到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2007年,全市镇、村两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面达到100%,全年培训农牧民适用技术人员2.68万人。累计计算,大体上实现了农牧民每户有一名懂适用技术人员的目标。

    2、职工干部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工干部教育采取了多规格、多渠道教育模式。就教育机构来讲,新建了两所成人高等院校,成人中专由原来的2所增加到6所,新建教师进修学校4所。就教育的渠道来说,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脱产学习、函授、广播电视教育和自学考试并举。就教育的层次来说,从“双补”(文化、技术补课)到“双中”(职工高中,干部中专)然后发展到专科以上的学历教育。

    3、继续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继续教育全面展开。公务员和教师队伍的普通话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正在不断深入进行,成人教育逐步走上终身教育的轨道。

上一条:市教育局与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签署课题研究合作协议
下一条:我市举办基于远程互动平台的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课题培训班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