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其本质特征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各个主体在实现该体系的各功能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存在着合理的相互联系机制。其中,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成果、育人、信息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的创新模式正日益促进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所以,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产学研的合作。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久以来都非常重视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构建本省技术创新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学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一直以来,北航都高度重视与广东省的产学研合作,并利用自身在技术和教育方面的优势,为广东政府和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与省政府和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发挥北航特色,积极构建与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体系
作为有国防军工背景的院校,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北航自建校以来承担了许多重大国防科研工程项目,在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工程经验。近年来,北航深入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积极推进军用技术服务于社会。
在与广东的产学研合作中,北航以“立足国防、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为方针,把为广东地方经济做贡献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坚持以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品制造为纽带,突出抓大型项目,共建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扩大科研面向,北航以过硬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为广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建立健全学校与政府为主导的合作体系,把产学研合作引向深入的创新模式
首先,强调与政府合作的主导地位。北航与江门市、中山市、东莞市、珠海市等地方政府签署了校地全面合作协议,并在江门市新会区建立了“新会-北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这些以政府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为产学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保障。其次,探索共建便利合作的研究开发机构。广东的企业将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在北航,或北航与企业共建企业技术中心等,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例如:北航与广州广重企业集团共同建立“广重—北航信息机械联合研发中心”、与深圳宝通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北航—宝通行研发中心”、与佛山市康思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的“先进成形工艺及装备研发基地”、与广东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广东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以这些中心为依托点,为企业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服务。如依托“广重-北航信息机械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开发“相贯线焊接机器人”目前已完成主体设计和器件的采购及装配加工;依托“广东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广东科学院地理所、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在广东省科技厅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共同承担了“广东电磁兼容设计及电磁环境监测示范中心”项目,该项目已完成了在广东10个城市的实地调研、实地监测、数据分析和方案论证工作,省内第一台电磁环境监测设备和针对开关电源的预设计平台将在年内建成。该项目的成功将改变电子行业新产品研发模式,并为省政府绿色广东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以“新会-北航科技创新中心”为主体联合江门鸿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会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对蒲葵籽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将大大提高蒲葵籽综合利用价值。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作为具有国防顶尖技术优势,我校在能源动力、机械制造、新材料、光电控制、图像处理等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开发能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所需的关键技术提供有利的支撑。北航紧紧围绕着广东企业的需求开展了以解决技术难题和生产瓶颈问题的科技服务,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人才,满足了企业局部技术需求,锻炼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近年来,北航在广东省共完成各类科技项目150多项,到款总额3800余万元。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我校利用航空燃烧技术开发的燃油喷嘴在广州石化、广东浮法波璃、茂名石化、虎门电厂等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广东的降能减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利用自主开发的“BH系列低压铸造计算机控制系统”,为华泰(江门)铝制品有限公司自美国购回的30多套REMATIC-800型差压铸造机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机型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与中山中矩森莱高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智能估算技术及管理模块”已装车试验运行数万公里,该项目已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十一五”863计划。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东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创建产学研联结的人才互补模式
当前无论企业还是高校都存在人才既多又缺的局面。在高校中,懂政策、善经营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奇缺;对企业来说,则关键是缺乏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开发型人才。高校与企业双方如能在科技人才交流上打破界限将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北航一直以来都利用自己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服务于广东的企业。其中,最典型的是北航为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飞行学院。
1993 年 9 月北航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旨在培养高素质民航飞机驾驶员的北航飞行学院。作为北航的二级学院,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北航已有的教学资源,实行校企紧密结合,国内外开放式办学。到目前为止,学院共招生 2367 人,为南方航空公司输送了 932 名飞行学员,占目前全公司飞行人员的 1/3 之多,已经有 200 多名聘任了责任机长。 建院 13 年以来,经过南方航空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共同努力,飞行学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成为南航飞行员的培养体系,为南航输送了大批优秀飞行员,为南方航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也成为北航办学体制的一个突破和亮点。
五、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企校共赢更上一层楼
自主创新表现在产学研合作上,就是要全面构建以企业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风险承担主体、收益主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架构。在未来的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将由企业制定总体计划、提出项目需求,高校以强势学科和科研基地去承担其中的部分项目,再由企业进行总体整合,生产出技术含量高、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北航将加大力度宣传与广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宣传广东省产学研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加入到双方合作中来,将积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有实效的活动,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合作的互动机制。我校将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广泛参与到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工程中,整合资源,选择重点与5个地市政府建立全面的合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组织教授、博导、长江学者、院士科研人员与企业家们面对面,了解需求、解决难题、推广成果。
二是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着手组建战略联盟。与5家骨干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以联盟的形式将短期、松散、单项的合作变为长期、紧密、系统的合作,再共同为省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三是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及改造,帮助提高广东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与5家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进行科技攻关、产品开发、人才培养。
四是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金,保障合作顺利进行。与企业共同成立产学研合作基金,学校在北航青年创新基金中每年划拨50万元,以项目的形式支持教师进行产学研合作。
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为北航的科研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 , 而且这种机遇在实践中不断转化,逐渐形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它必将推动学校学科的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何给产学研合作赋于新的内涵,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产学研结合,使其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文章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