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切实增强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近日,我市制定出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发展实施意见》。
《意见》的出台,旨在通过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深入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消费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和法纪教育,丰富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明显提升德育队伍素质,更加彰显德育特色,营造更加浓厚的德育工作氛围,切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科学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打好基础。每年全市要重点抓好1—2项专项德育工作,从点滴做起、从中小学生的身边做起,以求日积月累收到实效。
《意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将切实做好以下十一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理论学习、思想引领,开展德育培训,全面提升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注重工作研讨和实践交流。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德育骨干队伍建设;二是注重课程德育,强化全体教师的育人责任。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将学科德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主渠道。推进小学《品德与生活》、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实效性,使其成为系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课程;三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提升中小学心育水平。以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有效开展工作。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实施,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心育工作环节。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大力跟进检查督促;四是积极构筑家校社沟通新平台,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建设。推进全市中小学德育资源的共融共享;五是落实法制教育,积极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围绕教育系统“六五”普法工作要求,实施好“一课、一长、一庭”工作,利用班、队会时间,坚持上好法制教育课;中小学要普遍开设学生模拟法庭。全面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和“法制课堂”活动。扎实做好“学困生”、“网困生”和“边缘学生”的帮教工作;六是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学校生活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编写生命教育地方和校本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推进生命教育内容进课堂,将生命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把生命教育与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专题教育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校日常生活和管理相结合。旗区政府管委会所在地小学、初中、高中校要各建一个安全教育体验室;七是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文明和谐学校。高起点构建学校文化。以环境承载学校文化。以制度保障学校文化建设。以活动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八是注重实践育人,不断拓展德育工作阵地。各学校每年都要制定各年级学生社会实践计划,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小志愿者”校内外服务活动、社区实践活动、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充实孩子们的校外活动内容,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九是创新载体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征文活动,组织专题宣讲,推进“我的中国梦”校园文化建设,四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青少年现代公民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突出责任意识,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普及生态文明教育,认真落实环境教育课程,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厉行勤俭节约,创建节约型学校。开展人际关系教育,培养学生健全良好人格。增强维权意识,强化消费教育引导。提高生活品质,大力度培养诚信意识。以提升爱国主义素养为核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十是夯实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常规工作。重视日常德育,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并力求有所突破。创新激励机制,消除学生干部制度的负面影响。坚持多元评价,改革学生评优选先机制。加强德育科研。加大对德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力度,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德育研究活动;十一是完善中小学德育检查考评机制,强化督导考评。 出台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办法》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细则》,组织开展德育工作专项督导;举办中小学德育成果展示活动,征集汇编学校优秀德育文件;建立常态化、多类别、多层次的德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