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教职工的价值取向和工作态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强人文教育,打造“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市教育局制定了《鄂尔多斯市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切实加强我市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内涵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工作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的要求,通过进一步创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中高职院校特色的院校文化,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院校文化活动模式,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促进企业文化、技术文化、地方文化进校园,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院校文化体系,使院校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朝着规范化、现代化、职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在全市职业院校基本形成“崇尚科学、文明进步、敬业竞争、创新发展”的职教新风。
工作任务
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提升院校文化品位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要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借助多种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深入宣传学习公约,组织学生共同签署公约,督促指导学生践行公约,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切实把公约落到实处。
2.加强校风建设。建立健全职业院校长效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与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章程建设,管理规范、高效有序运行。打造独具职教特色的校风和院校精神,在院校现有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上,形成先进的富有职教特色的教育理念,总结、提炼出反映院校精神风貌的校训、校歌、校徽等,进行爱校教育,增强院校凝聚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人人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
3.加强教风建设。职业院校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强化教师的培养培训,特别是进企业实践培训,引导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办法,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师德师风、职业技能进行考评并表彰,激发教师严格自律、奉公守法、恪尽职守,努力营造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业务的优良教风。
4.加强学风建设。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知荣明耻、乐观向上、热爱专业、勤奋好学、苦练技能的良好学风。特别是要以高质量的“入学教育”为抓手,重塑学生品格,为精彩人生奠基。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建立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和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严格、规范的精细化管理。
二、 以环境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院校文化氛围
1.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以绿色植物为主,因地制宜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营造草木葱绿、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管理,定期对花草、树木、草坪进行修剪、养护。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到2020年,学校整体绿化率不低于30%。
2.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
结合院校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运动区、展示区等不同特点,设置相应的文化主题,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精神风貌等,营造院校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加强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确保校园内教育场所、生活设施干净整洁。
3.创设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校园雕饰、画廊、标志牌、宣传画、名言警句等文化宣传形式,同时发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校刊、校报等育人作用,营造浓厚的院校文化学习氛围,打造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型校园。
4.创设健康、活泼、开放的校园网络文化
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院校官方微博、公众微信等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尽快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重点加强校园网电子公告栏、留言板、贴吧、聊天室等交互栏目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杜绝各种违法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
三、以丰富院校文化活动为重点,深化院校文化活动的内涵
1.要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成人仪式等主题鲜明的活动,增强爱国情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鄂尔多斯文化”的内涵,以“爱我鄂尔多斯”为主题,开展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要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组织开展校园“文明风采”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全区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在活动中培养职业情操、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规范。
3.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2017年每所院校社团组织设立10个以上,学生参与率达到60%以上。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定期组织学生社团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优秀学生社团评选表彰活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4.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常识和心理调适方法与技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为示范,推动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管理主人;充分利用院校心理咨询室,通过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形式,组织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更好的心理状态适应职业发展。
四、以校企文化对接为切入点,彰显院校文化的职业特色
1.大力开展职业素养和企业精神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机会,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悟工匠精神,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素养。
2.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建立起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校内外活动相结合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要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训课程。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
3.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采用多种形式实现文化对接和融合。聘请优秀企业家、优秀技能人才为院校文化建设顾问,参与院校文化建设。开展“劳模进职校”活动,宣扬优秀企业文化。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并贯穿于院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院校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