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专栏 >> 2023中考 >> 正文

夯实成长之基 提振文化自信 培育时代新人——鄂尔多斯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评析

2023年06月30日 15:18 


夯实成长之基 提振文化自信 培育时代新人

——鄂尔多斯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评析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命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突出试题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注重核心素养导向和五育并举;试题依据新课程标准,着意关联教材,深化基础落实,创新试题形式,体现一致性,有效服务双减改革。

一、构筑蓝图,坚定依标命题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命题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唯一依据,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2022年新课程标准正式出台,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关注学习的系统性、观念领悟的深刻性,看重学习过程体验。多维细目表的制定是一套试题的基本蓝图,包含试题主体思想、基本结构、题量、题型、分值、考查目标、考查载体、考查要求程度、难度结构、预设难度、试题来源、评分说明等等,而细目表的制定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知识为关联。具体完成多维细目表,要以课程标准总目标为引领,通过不同考查载体呈现具体内容,以学业质量描述的考查程度设计情境,以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为最终落脚点。例,第一部分基础题,首先明确考查目标是识字与写字,考查载体主题是传统文化,具体内容(语料)是徽派建筑的合院式民居,质量描述要求是在具体语境中认读字音、字形,分辨词语意思,核心素养表现是语言运用。每一道试题都需要从课程标准中找到依据、从教材中找到关联,这样的多维细目表制定,才是真正的试题宏伟蓝图。有了这样的蓝图构建,整个试题的命制才是科学的、规范的、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

二、精选语料,提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念,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本套试题多处选择体现文化自信的语料。如,基础题徽派建筑代表——瑶里一幢名为狮冈胜览的徽派合院式民居,语段既有木雕艺术的介绍,也有建筑过程中谦让文化的体现(瑶里古建筑的布局也别出心裁,下游的房子比邻幢上游的房子靠里,让出小块土地,一是为了弘扬谦让文化,房子往里让三分,凡事也都要让三分;二是为了表达美好寓意,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会越走越宽)。试题一方面在具体语境中落实字、音、词的书写、拼读与应用,另一方面在语段阅读中渗透文化教育——我国传统的谦让品德,学生在考场的特定环境中也能受到祖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

同样具有文化自信的语料,阅读文本《留在岩石上的史记》,主要介绍了位于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山脉的岩画,语料体现的内容是身边的文化遗产,学生阅读中不仅有亲切感,更有自豪感。语文是体认民族文化、涵养民族情愫、形成民族性格的主要途径,语料选择真正体现语文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功能。

三、巧设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情景,境地。情境含有情形、景象以及环境、境况的意思。试题情境广义上是指命题所创设的环境、范围或场景,狭义上是指试题所运用的材料及需要解决的任务。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谈到:所谓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核心素养的学习必须是真实学习,真实学习必须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某种或多种知识完成特定任务,才能体现价值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试题文本巧妙选取《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红小鬼的语段,用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认识艰苦年代同龄人的吃苦耐劳精神(12题)(长征很艰苦吧?我冒昧地问。不苦不苦。跟同志们在一起,一点儿也不苦。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总去想事情苦不苦,我们只想完成当前的任务。如果需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需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以这样的情境设计(14题),引导学生理解共产党人一直用生命捍卫的理想信念是解放全人类,建设一个新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新的爱国理想和信念,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新课程标准中,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解释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主题,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试题中,非连续文本阅读,围绕我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基础领域和战略高技术领域世界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领域成就等)选择语料,在情境设计中通过读图,得出我国科技领域的成果(18题);在具体语料的分析中,明白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9题),以此抒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之情(20题)。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通过观察、联想与想象等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在命题中体现试题的情境设计,通过读图观察(17题、18题、21题),充分发挥联想想象能力;在比较分析中(10题、19题)提升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强化语运,增强审美创造

语文需要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语料选择和情景创设中努力以日常生活作为背景,在任务情境中设置题目,把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感悟其内涵和价值,结合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增强审美创造。古诗文情境默写,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塞北雪后,天地一片苍茫。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联想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学生对塞北雪景有真实的生活感受,又能和文学作品中的雪景描写关联,有机融合北方雪景的感受与南方雪景的文字,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文言文语料选自《小窗幽记》中的不同内容,与课内文言文《陋室铭》的比较中,通过语言品析感悟作者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10题);最后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健康高雅情趣的培养(11题),意在语言文字的品析、欣赏、评价中增强审美创造。21题的公益广告图观后感,既可以欣赏剪纸艺术的特点,也可以从劳动现场的内容呼吁人们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跨学科的角度选择语料内容,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设计情境,从审美与思维能力的角度落脚,充分体现试题的综合性,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言运用需要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在写作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用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22题,作文题目 成长,从告别开始,真实地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过往的回顾(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许多次告别,每一次告别,既意味着前一段经历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利于学生在考场有限的时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自己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五、一致,发挥指挥棒正态效应

教育评价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依据;有什么样的评价目标,就会关注什么样的评价内容;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也就是说,为什么评”“评什么”“怎样评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中的如何做”“做什么”“怎么做,对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发挥着导向作用。因此,命题中要努力做到的一致,正态引导教学。

1设计真实生活情境的试题,引导教师探索情景式教学

情境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情境理解为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场域,活动即在这个场域下借助不同身份应对并完成情境中的问题。试题情境仿照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用不同方式进行表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文言文语段闲步畎亩的自然之趣,闲居之趣的快活有五,读书理义、益友清谈 他乐不易的高雅之趣,都是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分析理解,学习古人品质,陶冶自我情操。

22题的大作文。设置场景和学生当下现实相关联——正在参加中考的学生其实就是一次对初中生活的告别,这一次考试结束,每个人就要开始自己的新征程,符合题干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许多次告别,每一次告别,既意味着前一段经历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这样的试题情境很利于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日常教学中老师也要探索真实生活情境的设计,这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2设计考查综合素养的试题,引导教师探索问题式教学

专题研究性学习,是继单篇、单元之后,一种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现路径。教学过程中专题是一个围绕核心的问题·任务整合学习情境、资源、内容、路径与方式等要素的多层次学习结构。主题型专题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种主要类型,是以课文中的某一中心观点或题材为核心,聚类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资源与内容、学习路径与方法的多重整合。体现在试题中,一方面淡化文体,如本次试题的四个语段材料(《小窗幽记》节选的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红小鬼》、说明类文本《刻在岩石上的史记》、议论性非连续文本——中国科技的巨大成就),没有明确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不同的文化领域,即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一方面问题设计侧重综合性,如11题、14题、17题、20题,四道题侧重从不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思维。这样的问题设计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打通文体局限,设计问题·任务的专题式教学模式。

3设计体现学习过程的问题,引导教师探索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

过程性学习思维和言语的关系,叶圣陶曾说: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所谓的固定形式。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所以语文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的材料就是课文。在教学中,有机体现听、说、读、写、思的关系,利于学生形成纵式横式的神经联系,经过多次的重复出现而得到强化,容易在大脑皮层留下记忆痕迹。

在命题中设计体现学习过程的问题,利于学生不断激活神经联系,从而重现、回忆旧知识。如,基础题的读音、书写、词语的应用,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在阅读语段的过程中勾连学习时的记忆,强化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思维,就能够准确判断字音、字形及词语运用。

问题设计由疑问句转变为陈述句,问题内生于情境,层层推进。由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固定知识,转向在简述、概括的过程中体现语言组织及思维过程。21题公益广告图,一副剪纸内含劳动致富、丰收喜悦、珍惜粮食、勤劳辛苦、剪纸艺术 等等,完成观后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再现学习过程,唤醒不同领域的知识记忆,然后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样的试题设计,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探索、实践和创造。

素养立意的试题,测试的要求更加注重高层次的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应对较为复杂的、不确定的真实问题时所需要的综合性品质,即更加关注在真实任务情境之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品质、经验和态度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时刻体现素养教学!

(李凯 狄超群)

 

 

 

上一条:以文化人 以史育人 导向教学 立德树人——鄂尔多斯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评析
下一条:2023中考国家移民管理队伍人员、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子女加分考生名单公示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