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2023年,鄂托克前旗以国家县域优质均衡创建为契机,各学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不断完善课程设计,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打造“一校一品”特色课程,全方位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助力“双减”落实落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鄂托克前旗第一中学:为学生的品质人生服务
学校提出“品质人才三层次”培养目标,从气质形象、意志品质、公民意识三个层面引领学生成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课程、实践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构建适合师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注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丰富课程内涵,探索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的开发,提升课程的延展性。学校推行“赛训研改”一体化教研融合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打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鄂托克前旗上海庙学校:从爱出发 “育”见花开
学校以“爱育”文化为主题,形成“爱育”校本课程体系,打造了三“YUE”阅读、劳动实践、传统游戏等系列课程。在学校的东南面,开辟了面积为960平方米的“爱行自留地”,按班级认领责任田,通过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本土植物生长规律、种植技巧,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劳动、爱生活的意识。爱玩社团中,将民间传统游戏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翻花绳、打陀螺、抓羊拐、丢沙包、跳房子、滚铁环、跳皮筋等引入校园,充分利用其趣味性、普及性和娱乐性,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鄂托克前旗第四小学:深耕厚植 为生命的健康生长服务
学校作为我国东部战区“海军爱民”示范校和旗人武部“少年军校”挂牌学校,开发出“少年军校”系列课程,让所有学生会打军体拳、会通过军体障碍、会叠豆腐块被子、会唱军队歌曲、会讲红色故事,并利用假期托管、开学前组织退役大学生支教、红色军营研学、军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另一方面,不断深化育人评价改革并形成闭环机制,全校班主任共同参与研发了“白杨风采前进100步”系列德育课程,从“阳光”“空气”“水”“土壤”四个层面,编排设置各年级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鄂托克前旗第五小学:向着阳光 灿烂生长
学校确立了“向阳教育”的校园文化核心理念,依托“三色阳光”课程体系,使学校各项工作以主题化、系列化、品牌化呈现。出彩亮色课程以“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创建活动为依托,推出了“魔法石头画”“你好!排球”“缝来缝趣”“纸杯律动”“琴瑟和鸣”等特色课程,开创了“一班一品”“一校多品”“百花齐放”的特色课程新局面。学校结合办学理念,开发了“金手指”非遗校本课程体系,其中包含掐丝珐琅画、绘脸谱、剪纸、拓印、古筝等非遗文化课程,并将师生作品用于打造传统文化长廊、书法文化长廊、科普智慧墙等,充分凸显环境育人功能。
鄂托克前旗昂素完全小学:星火健康课程 培养健康蓬勃的星火少年
学校从人文与语言、思维与科学、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品德与社会五大学习领域,开发和构建了“星火健康课程”体系,借助区域内劳动实践基地和国家特色“排球小镇”,因地制宜开发了五畜体验、奶食品制作、扬琴、吸塑纸版画、排球、传统刺绣等课程。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五畜体验项目化学习活动,通过认识五畜、体验骑马、描绘游牧生活图、我是小小讲解员、写好体验收获等活动,强化课程融合,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意愿、选择和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了解社会、参与实践,学会动手动脑、做人做事,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和自由,既是让教育回归本质的基本路径,更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要义。下一步,鄂托克前旗将继续以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为抓手,持续深化课程育人改革,扩展课程内涵,提升育人质量、让课程有深度,让教育有温度,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鄂尔多斯教育体育之窗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文
审核:李英
终审:高锦隆